极目新闻记者 涂梦蝶
通讯员 郑轩
实习生 刘畅然 赵明远
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需求,发展“银发经济”成为重要课题。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、增进老年人福祉?近日,湖北省政协召开“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”月度专题协商会,多位省政协委员围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、培育壮大银发产业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协商。
通过实地走访、部门交流、企业座谈,政协委员们发现,目前湖北省养老市场存在“需求旺盛但供给低效、潜力巨大但消费抑制”的现象。“目前老年消费需求已从‘基础生存型’向‘品质享老型’升级转变。”民革湖北省委会提出,“55岁以上人群主要对娱乐、文化、社交、外出、旅居、疗养需求较大;65岁以上人群对慢性病的长期管理、定制化急救方案以及线下及时就医需求明显;75岁以上老人身体机能逐渐退化,这类人群急需失能照护、康复修护和心理辅导等服务。”但目前中高端康养社区、智慧化产品、个性化健康管理等细分领域服务十分匮乏。此外,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,老年人存在“不愿消费、不能消费、不敢消费”的困境。
因此,民革湖北省委会建议,从需求侧出发,满足养老服务的分层消费需求。一方面,大力扩大普惠养老服务,完善基础设施,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等,夯实基础养老保障。另一方面,发展好养老服务中端市场,依托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,将日间照料、医疗护理与文娱社交深度融合,以亲民价格让老年人享受“家门口”的专业服务。与此同时,还应聚焦高净值群体,发展综合性护理退休社区、旅居养老等新业态,通过整合优质医养资源,提供定制化、优质化服务,如泰康“养联体”模式,树立行业标杆,满足品质养老需求。
在拓展消费场景方面,湖北省政协委员,仙桃市政协主席印家利建议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。推动公共设施、消费场所、智能手机平台等线上线下适老化改造,发展银发超市、银发电商、银发主题购物等,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。探索推广康养小镇、旅居养老等新型模式,引导养老服务业与旅游、文化、地产、休闲、培训、餐饮等产业横向融合发展。整合医养资源,加强社区养老机构与相邻医疗机构合作,推动综合性康养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。
湖北省政协委员印家利发言
此外,他还进一步建议加大银发经济财政补贴力度,一方面将老年人刚需用品纳入“以旧换新”目录,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、适老化改造和消费品换新行动;另一方面,优化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财政补贴方式,加快从以“补床头”为主向以“补人头”为主转变,提升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机构的自由度。
(图片由通讯员提供)